夏日记
序
夏至未至。
五月的西拉法叶还是阴冷的天,时不时有风雨过境,天色低垂,忽明忽暗。
在普渡的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。
去年的这个时候,因为疫情的缘故,一整年没有回北京上学。
是深圳五月的梅雨季,对付完课内的枯燥课程后,整天躺在床上,对着窗外的风雨。
那时候的天也是黑压压的,窗边长时间挂着未干的雨珠,有阵阵的风不断地吹。
印象中,在和某人去海岸城吃过饭后,聊了聊转学这件事,于是我就有了一点奇妙的畅想。
那天回来后,躺在床上,拿着平板,一边带着雷电将军在稻妻闲逛,一边在跟她叙述与争论。
中间的过程没什么好说的,都是些老生常谈的,我与她之间常见的话术。
只不过这次的结果令我有些意外,我决定走走转学这条路。
更细节的,关于那天的印象我其实记得不是很清楚了,我只记得那天雷电将军被稻妻的暴雨和雷电浇的有些糟糕。
那天的风雨也很大,天色晦暗,像是稻妻的雷雨下到了窗边。
比较有意思的是,去年的上半年,从三月份远程开学,到五月份,我从蒙德走到璃月,最后到了稻妻。
稻妻的风雨很大,看上去就难过。
我那时心里的风雨也很大,很想试着过过看。
穿过这片风雨。
那就试试好了。
于是开始匆匆的准备,从五月到八月,查了资料,对付了期末,考了托福,写了文书,最后也算是交了八所学校的申请。
对了,还把择天记完完整整的看完了,把五年前的那个夏天,未完的故事,继续了下去。
其实这应该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申请季,意外的有些感触。
翻了翻我大一上寒假回家,写的第一条备忘录,很能概括这种感觉
——“无数的远方,无数的人们,都与我息息相关”
那些之前以为再也不见的,好像又有了机会再见;那些未完的故事,好像又有了机会生根发芽。
就像抱着白日梦心态,想着去匹村狙击迟麻麻,最后申了卡梅一样。
都是无限的可能,都是崭新的故事。
写文书的时候,回望了一下过去十九年的人生,最怀念的还是初中高中交界那一年。
可能是因为一些莫名的情愫,也可能是因为一些年少的忧伤。
当时觉得天高地阔,天地任我行,灿烂的好像清晨在露水反光里的太阳。
是会时常怀念,也会有时不可思议的感叹,一个人的变化能如此迅速,五年的时光便能让人脱胎换骨,不一定是好,也不一定是不好。
到了快要离开的时节,大概是我二十岁生日的前后,在骤冷的寒风里,在和某人的聊天中,我才惊觉别离。
正如许秀那句——“这可能是我此生仅有的机会”, 当然也可以理解成,很多瞬间,很多时刻,就是你和某一个人,可能是家人、朋友、老师同学、隔壁班的女同学、食堂里的掌勺师傅,这辈子最后的一面。
其实每天走在街上,和路上匆忙的行人擦肩,就是这样的瞬间。
但一旦这个人对你有着特别的意义,我想还是需要一声珍重,来告别。
北岛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,所谓你没有如期归来,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。
我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,我可能也算某种程度上的实践者,但我还是希望,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离别的时候,好好说一声珍重,不管之后是跃入人海,还是四散天涯,也算有个交代。
总之,不要随便的错过,起码要认真一些。
也正是因为此,我才在离开的前两周,跑去和某人在KTV最后唱了一次歌,吃了顿饭。
回家的路上听着Hamilton里头那首,华盛顿辞去总统职务的那段,《One Last Time》。
我觉得蛮应景的,所以就着这歌发了个朋友圈,其实也在说给那些好久没见面的人们,以及想见但不敢见的人们听,最后一次。
于是就这样,转学的故事告一段落,我也如期的离去,坐上了去往香港机场颠簸的船。
在十二月的寒风中。
By May 1, 2023
后记
其实我一直不喜欢夏天,最主要关于夏天的回忆,就是黏腻的衣服,和毒辣的太阳。
当然这可能跟深圳糟糕的气候有关,但总归印象是不太好的。
不过对我来说,夏天的开始和结束,一直都有种特别的、神秘的感觉。
就像你的名字里,黄昏时分那道分界线。
在申请季的时候,大概是七八月份,我常常在饭后,绕着院子无聊的转圈,看着泛紫的天空,想着不远的未来。
终于到了某天,那天的天空黑的特别快,吹拂的风也带上了凉意,纯黑的天幕非常适合作为烟火的映衬,类似大阪的花火大会。
于是我才惊觉, 夏天要结束了。
同时,我非常推荐没看过Hamilton的人可以去看看,或者听听,我真的很喜欢这部音乐剧,一直在计划着哪天约几个朋友去纽约看次现场,之前春假的时候无聊的刷推,发现迟宝宝去了,羡慕了好一会。
关于后面的故事,等有时间再写吧,其实原本这篇文章的题目应该是,我走你走过的路,结果写着写着就变成了转学回忆录,一篇原本计划半年前就写完的文章,结果硬是拖到了今天才一鼓作气的写完。
我一直强调我有很严重的拖延症,差不多就是这样。
最后的最后,今天窗外的泛紫的天空也挺好看,霞光映照在云层上,交织出火红泛紫的彩色,很美。
夏天要开始了。